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神经科学聚庐州,AI赋能谱新篇——2025年安徽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年会聚焦前沿与中西融合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13日 浏览次数:

 

11月7日~8日,2025年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神经肌肉病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第九届江淮神经科学高峰论坛在合肥顺利召开。此次学术年会由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神经病学研究所暨附属医院承办。共有来自国内知名的学者、中医科学家、神经病学临床专家以及省内各级医院的近200位神经科代表参加了会议。

 

封面最终确定(1)-1.jpg

图片1(1)-2.jpg

图片2.jpg



11月8日上午8时,学术年会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喻绪恩教授主持。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训教授、承办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院长韩咏竹教授、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陶永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许钒教授等嘉宾出席并致辞。开幕式上,许钒校长代表学校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讲座专家以及省内全体专业委员会委员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希望借助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这一平台,进一步推动安徽省神经系统疾病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方面的深入发展,将其提升至新的高度。

图片3.jpg

 

开幕式结束后,年会学术活动随即展开。首位报告嘉宾为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孙怡宁教授,他以“AI赋能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内容深入浅出,引人深思。随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焉传祝教授作了题为“运动神经元病:从拟诊到确诊”的专题报告。他从运动神经元病的常见类型入手,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系统介绍了该病的鉴别诊断思路,并特别强调了规范神经科查体的重要性。南京第一医院的张颖冬教授围绕“脂蛋白(a)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作用的再认识及处理策略”展开报告,详细阐释了脂蛋白(a)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合理的干预策略。在大会专题报告的下半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汪南玥教授率先带来题为“中医四诊客观化及基于跨模态技术的中医药大模型研究”的精彩分享。随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孙中武教授与王玉教授分别就“AD源性MCI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和“前庭型偏头痛的诊治”进行专题讲解,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与最新共识。专题报告的最后,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的喻绪恩教授呈现,他以“新证据时代下肌肉活检的价值再认识”为题,结合当前研究进展,重新评估了肌肉活检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重要地位,为大会专题汇报画上圆满句号。

11月8日下午,本届学术年会围绕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肉毒毒素应用、神经护理及康复四个专题,分别设立平行会场展开深入交流。

图片4.jpg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小群教授以《脑类淋巴系统在脑小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为题作报告,聚焦脑类淋巴系统与认知及运动障碍的关联,并首次公布其团队关于脑脊液动态循环异常与血脑屏障损伤量化关系的最新发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汪瀚教授则从脑小血管病视角进一步阐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两位专家的报告相互呼应,为理解炎症、血管病变与认知及运动障碍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牛朝诗教授系统介绍了DBS技术在运动障碍疾病中的精准定位策略,并展示了实时手术过程与定位操作。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王共强教授创新提出“MDD症状管理五维评估体系”,为运动障碍的情绪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在阿尔茨海默病专题环节,钱伟东教授深入解读了混合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最新指南,强调中医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汤其强教授则分享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徐银副主任医师和薛本春副主任医师分别就帕金森病步态障碍与多发性硬化的诊治进展作了报告。最后,王共强教授对本会场内容进行了总结。

图片5.jpg


神经肌肉疾病会场在我院神经肌肉病亚专科带头人的精彩致辞中拉开序幕。宿州市立医院钟平教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江明教授与徐文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喻绪恩教授、王共强教授、李波主任、石永光主任、沙从波主治医师等围绕肌病诊治、神经免疫、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炎性疾病分类、肌肉磁共振、基因发现与功能鉴定、SMA研究进展、重症肌无力治疗现状及肌肉病理实验操作等议题展开授课与讨论,内容紧密贴合临床,启发性强,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会后,在安徽省神经肌肉病学组与临床电生理学分会主委钟平教授的参与下,喻绪恩组长主持召开了第二次神经肌病学组会议。

图片6.jpg

肉毒毒素应用会场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胡兴越教授详细讲解了头颈部震颤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为西教授更新了肉毒毒素在神经科的临床应用进展;北京天坛医院潘华教授介绍了电生理在肌张力障碍诊治中的应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刚教授探讨了眼睑痉挛相关脑环路与驱动机制;皖南医学院韩永升教授结合临床病例分析了纹状体畸形的诊断与肉毒毒素治疗;赵健教授与产翠翠教授则分别从局部解剖角度,展示了颈部与下肢肉毒毒素注射的临床操作要点。

图片7.jpg


护理会场中,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尤敏主任分享了中医护理器具的创新实践;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林青主任介绍了中医适宜技术在输液并发症中的应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赵萍主任详解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与管控策略;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周水连护士长展示了健康信念模式对Wilson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作用;孙国护士长则介绍了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营养支持的标准化方案。

图片8.jpg

康复分会场邀请安徽省针灸医院国医大师传承人李佩芳教授,详解脑卒中不同时期与证型的针刺方法;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朱咏梅教授介绍了脑机接口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前沿应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齐胤良主任分享了高压氧在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分级管理中的应用经验;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毛玉强主任则就神经性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新进展及临床康复一体化建设作了报告。

 

此外,在大会正式开幕前的11月7日下午,还举办了具有传统特色的“江淮神经论坛——神经内科疑难病例大赛”。大赛邀请胡文彬、朱幼玲、张梅、朱小群、李宗友、吴君仓、靳伟、花杰、李美英、赵守财、黄辉、汪青松、任明山等多位省内神经内科资深专家担任评审。比赛分上下半场,分别由董斌、李美英教授与施雪英、席春华教授主持。从22家投稿单位中优选出的13位选手现场汇报,病例展示各具特色,专家点评见解独到,现场讨论热烈。最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笑涵医师荣获一等奖,吴桐医生与崔圣玮儒医生获二等奖,杨静医生、朱啸巍医生与何晓璐医生获三等奖。

 

图片11.jpg


李波/文  付晓明/图    王训/审核